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印发《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及新产品研究与开发”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时间:2024-07-09 08:37:34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480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及新产品研究与开发”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科学技术部


关于印发《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及新产品研究与开发”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司(局),各课题承担单位:
为加强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及新产品研究与开发”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根据科技部《关于重大科技专项启动实施若干问题的意见》、《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管理办法》等有关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重大科技专项的特点,并在广泛征求有关部门、专项总体专家组、企业和科研院所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及新产品研究与开发”管理实施细则》,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ΟΟ三年五月十九日




附件:
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及新产品研究与开发”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及新产品研究与开发”(以下简称专项)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根据科技部《关于重大科技专项启动实施若干问题的意见》、《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专项旨在通过对节水农业关键技术、设备和产品的研究、集成与示范,突破制约我国节水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初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体系,促进农业节水技术水平的提升,实现节水农业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为提高我国农业的综合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第三条 科技部会同水利部、农业部,在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作用的基础上,集成全国优势力量,共同推动专项的组织实施。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四条 设立节水农业重大专项管理办公室,由科技部农社司、科技部计划司、水利部国科司、农业部科教司及科技部农村中心的有关人员组成。办公室设在农社司,日常管理工作委托农村中心负责。专项管理办公室主要职责是:
(一) 制定专项实施的工作方案;
(二) 发布专项申报指南,组织课题的公开申报、评审,落实课题承担单位及签订课题任务书;
(三) 检查和监督专项的实施,及时提出专项调整目标和任务的建议;
(四) 负责组织专项的验收,并定期向部领导汇报专项的进展情况及阶段性成果。
第五条 成立节水农业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由管理办公室选聘相关领域若干知名专家组成。总体专家组主要职责:
(一) 提出专项可行性报告、编制专项课题指南;
(二)参与专项检查和监督,根据各课题的进度和监理结果,提出课题处理建议;
(三)编制专项年度报告,并在课题研究创新、技术与设备专利及相应规程和标准等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
(四)参与专项的验收,负责编写专项验收报告。
第六条 课题承担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的职责:
(一)负责课题的管理与协调,定期检查课题执行情况,督促课题组按计划完成研究任务;
(二)落实配套经费,检查和监督经费使用情况;
(三)协助项目管理办公室督促课题承担单位按要求汇总、上报课题年度执行情况报告及有关信息报表。
第七条 课题承担单位的职责:
(一)主持单位负责课题任务和经费的落实、人员的组织配备、执行情况的检查和汇总,以及成果的示范、推广和宣传;各课题承担单位必须严格遵守课题任务书条款,认真履行任务书规定的义务,按期完成各项研究任务;
(二)及时报告课题执行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接受项目管理办公室、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三)按要求编报课题年度执行情况和有关信息报表,提交课题验收的全部文件资料,进行档案归档和成果登记;
(四)对课题形成的知识产权与技术成果进行积极有效管理和保护,努力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第三章 立项与检查
第八条 节水农业重大专项课题立项、评审和经费预算评估,按照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 建立课题执行情况检查和评估制度。根据本实施管理细则规定,专项管理办公室会同总体专家组将对课题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现场检查评估。评估工作可根据需要会同财务、法律机构对各课题的进展、技术指标、财务、知识产权等情况进行跟踪检查。检查结果将作为“滚动支持,动态调整”的依据。
第十条 专项实行课题执行年度报告制。课题责任人于每年10月底前向专项管理办公室和总体专家组报告课题执行情况,并填报《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体系与新产品研究与开发”课题年度执行情况报告》。各课题应不定期向专项管理办公室汇报课题取得的重大突破及其它重大事项。
第十一条 课题管理实行年度执行考核制。年度考核由专项管理办公室组织总体专家组根据不同类型课题年度考核指标体系进行评估。考核结果将作为年度“滚动支持、动态调整”的依据。
(一)前沿与关键技术创新类课题将着重考核课题的技术创新性,强调技术的原创性、实用性,以及技术的知识产权等;课题研究与开发成果必须在相应的示范区进行田间应用考核与示范,示范规模严格按照计划任务书的指标执行。
(二)重大产品及关键设备研制与产业化开发类课题,要求承担课题的企业必须按照自筹经费与国拔经费2:1的比例进行配套,设立课题专用财务帐户。课题研制的产品与设备必须严格按照计划任务书的要求在相应的示范区进行示范应用;要对产品与设备研发水平与应用效果,以及产业化开发的状况等进行重点考核。
(三)技术集成与示范类课题将重点考核技术的集成与应用效果、技术的区域适应性及示范效果、示范区建设情况、1:1配套经费落实情况、组织保障措施、产学研结合情况以及与技术创新类课题、产品研发类课题的结合情况等。各课题要相应成立由省(市、区)政府、科技厅及相关部门组成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对课题重大事项进行协调和领导;建立示范区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同时成立技术集成和示范区建设实施小组,具体执行示范区建设任务。
第十二条 课题组长出国或因故离岗3个月以上,需报专项管理办公室审批。
第十三条 课题的调整、撤销和终止按照《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管理办法》规定执行。
第四章 经费管理
第十四条 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按照财政部、科技部和总装备部颁发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1]207号)执行。
第十五条 课题经费要单独立帐,专款专用,任何单位不得截留、挪用或挤占,并保证配套经费按时足额到位。配套经费未足额到位或未按要求设立课题专用帐户者,专项管理办公室有权终止课题。
第十六条 根据检查评估意见和总体专家组建议,对未达到年度考核要求的课题缓拨和停拨下年度国拨经费。
第十七条 专项管理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负责检查、监督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对违反经费使用规定者,专项管理办公室有权停止拨款直至取消该课题。
第五章 验 收
第十八条 课题完成后,课题责任人和课题依托单位在合同书规定完成期满后30日内向专项管理办公室申请验收,并准备好相关材料。课题验收与财务决算报告验收、固定资产验收、课题档案资料验收同时进行。专项管理办公室会同总体专家组审查有关验收申请材料,经审查批准后,依据课题合同进行验收。对于经费数额超过1000万元的课题,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专业机构进行专项评估,作为课题验收的依据。
第十九条 重大专项的总体验收由科技部牵头,会同水利部和农业部组织验收。总体专家组要为验收做好技术报告、样机、样品、测试等技术上的准备工作。重大专项验收要与财务决算报告验收、固定资产验收同时进行。
第六章 成果与文档管理
第二十条 专项产生的科技成果,课题承担单位和课题责任人应及时申请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特别要积极申请和利用专利保护。课题形成知识产权的归属、使用和转移,以及课题资产管理按照《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管理办法》执行。
第二十一条 课题形成的论文及专著应标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节水农业重大科技专项资助”字样。著作权的归属和使用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课题形成的国家保密技术和成果,按照《科学技术部863计划保密规定》进行管理。
第二十三条 课题信息与文档管理按照《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整理、立卷、归档,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和系统。

附件: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体系与新产品研究与开发”课题年度执行情况报告(格式与附表)


附件1:


课题编号: 密级:


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体系与新产品研究与开发课题年度执行情况报告


课题名称:
所属重大专项:
所属领域:
课题责任人:
依托单位:
课题起止年限:20 年 月至20 年 月



节水农业专项管理办公室
二○○ 年 月




编 报 要 求


一、格式要求
1.文字简练;
2.报告的密级与课题规定的密级相同;
3.报告文本统一用A4幅面纸,文字内容一律由计算机打印填报;
4.报告文本第一次出现外文名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5.填写要求可参考863计划网站(www.863.org.cn):《863计划课题信息表填写说明》有关内容。
二、编制程序及时间要求
每年十月,由课题组编制课题年度执行情况报告,由课题责任人(课题组长)签字,课题依托单位盖章后,报专项管理办公室。



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
现代节水农业课题____年度执行情况报告
(编写大纲)
一、 课题总体进展情况
(包括本年度课题总体进度;取得的重大成果和技术突破;参加课题的全时人数;经费到位情况;人员结构与人员到位情况等。)
二、 课题合同中规定的本年度课题执行计划
三、 本年度计划执行情况
四、 本年度取得的主要进展和成果
五、 课题目前与用户或有关企业相互联系、信息交流与合作情况
六、 课题组织实施及其管理工作的经验
七、 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八、 签章(课题责任人签字,课题依托单位盖章)


附表1:
现代节水农业重大科技专项课题 年度执行情况信息表
所属领域 所属专项
课题编号 密级 01公开02内部03秘密04机密05绝密
课题名称
课题依托单位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单位性质 代码 所属地区 代码
主管部门 代码 课题组长
联系电话 Email
课题活动类型 01应用基础研究 02应用技术开发 03试验发展 04软科学
课题进展情况 01按计划进行02进度超前03进度拖延04进度停顿05项目申请撤消06课题完成07课题通过验收 课题状况 01去年延续02今年新立
课题与应用单位/企业合作状况 01信息交流02技术咨询03合作研发04产业化促动
以下两项结题课题填,未结题课题不填:
课题结题形式 01鉴定02验收03终止04撤消05总结 课题完成情况 01达到预期指标02超过预期指标03未达到预期指标
二、本年度投入情况(经费单位:万元)
本年863计划原定拨款 合同签定863计划总资助额
本年863计划实际拨款 累计863计划实际拨款
本年科技部其他科技计划资助 累计科技部其他科技计划资助
本年国家其他资助(包括部门匹配) 累计国家其他资助(包括部门匹配)
本年地方政府匹配 累计地方政府匹配
本年银行贷款 累计银行贷款
本年投入自有资金 累计投入自有经费
本年到位其他资金 累计到位其他经费
本年累计总到位经费 累计总投入经费
参加单位位数 总人数 其中女性 高级职称 中级职称 初级职称 其他人员 博士 硕士 学士 其他学历 总人年


三、本年度效益情况:
本年度毕业研究生数 本年发表论文数
其中博士以上毕业人数 本年发表专著数
本年申请发明专利项数 本年获得发明专利项数
        其中国外        其中国外
本年申请其他各类专利项数 本年获得其他各类专利项数
        其中国外 其中国外
成果转让数(项) 成果创产值(万) 成果创税收(万)
成果转让收入(万) 成果创利润(万) 成果创出口额(万)

注:各选择项的填写请选择内容最接近一项,并在其序号上划“√”。


附表2:
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现代节水农业课题科技成果简介
成果名称
所属课题
完成单位
主要研究人员
鉴定意见:
成果简介:
应用情况和推广前景: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名单(1994年12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名单(1994年12月)

(1994年12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一、任命王立平为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委员。
二、任命杨伟炎、陶西平为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委员。




银川市学生校外就餐休息场所卫生管理条例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人大常委会


银川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银川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银川市学生校外就餐休息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的决定》于2012年6月27日银川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2012年9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银川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2年10月9日





银川市学生校外就餐休息场所卫生管理条例


(2006年4月26日银川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2006年7月2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批准。2012年6月27日银川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修改通过,2012年9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批准)
银川市学生校外就餐休息场所卫生管理条例



第一条 为加强我市学生校外就餐休息场所卫生管理,保障学生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及国务院《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学生校外就餐休息场所的卫生管理、食品安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学生校外就餐休息场所是指公民、组织以经营为目的在学校外开设的,为中小学生提供就餐、休息的固定场所。

学生校外就餐休息场所的从业人员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尊重回族等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第四条 县(区、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学生校外休息就餐场所的卫生和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第五条 市卫生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学生校外就餐休息场所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市学生校外就餐休息场所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县(区、市)卫生(食品药品监督)主管部门具体承担本辖区内学生校外就餐休息场所的卫生监督管理,并接受市卫生(食品药品监督)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学生校外就餐休息场所工商营业执照的核发。

县(区、市)教育主管部门负责督促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定期统计并上报学生所到校外就餐休息场所的名称及数量,并将统计汇总情况向本辖区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通报。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学生就餐休息场所的日常巡查和宣传指导工作。

公安、住房保障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助做好学生校外就餐休息场所的卫生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定期联合相关部门对学生校外就餐休息场所卫生和食品安全工作进行检查。

第六条 开办学生校外就餐休息场所的,应当依法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方可从事经营活动。

第七条 学生校外就餐休息场所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从事经营活动。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疾病的人员,治愈前不得从事学生校外就餐休息经营活动和服务工作。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出现发热、咳嗽、腹泻、呕吐等病症时,应立即离开工作岗位,待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第八条 进入校外就餐休息场所的学生,其监护人应当向经营者提供计划免疫接种证或相关的健康证明。经营者应当对学生的健康情况进行登记。
第九条 学生校外就餐休息场所应当符合下列卫生要求:

  (一)有相对独立的食品加工操作间、用餐间、卫生间、休息室等固定场所;

  (二)食品加工操作间的设施和设备布局应当合理,墙壁用瓷砖等易清洗的材料粘贴;

  (三)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采取消除苍蝇、老鼠、蟑螂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的措施,与有毒、有害场所保持规定的距离;

  (四)有暖气、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排烟、排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施;

  (五)有专用消毒设施、专用洗刷水池,保持清洁并定期消毒;

  (六)生熟食品的加工和存放应当分开进行,不得混放、混用;

  (七)餐具、炊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应定位存放,用后必须洗净、消毒,保持清洁;

  (八)实行分餐制。食品应当当餐加工,不得提供隔餐的剩余食品,严禁提供未经烧熟煮透的食品。

  (九)口杯、毛巾等用品专人专用,及时清洗,定期消毒,并有标识,不得混用混放,不得摆放在卫生间;

  (十)床单、被褥专人专用,应每月清洗、消毒二次以上;

  (十一)室内装设紫外线灯,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定期进行紫外线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十二)卫生间禁止使用坐便器,地面、便器应及时清洗,每日消毒;

  (十三)饮用水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

学生校外就餐休息场所的面积应当与就餐休息的学生人数相适应。

第十条 从业人员应当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在加工食品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佩戴口罩,头发置于帽内;

(二)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

(三)禁止在校外就餐场所吸烟;

(四)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前、处理食品原料后、便后应用流动水洗手及消毒;

(五)不得有面对食品打喷嚏、咳嗽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行为。

第十一条 有专人负责采购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食品,并索要凭证,做好记录。
第十二条 禁止采购和加工以下食品:

(一)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二)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

(三)未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肉类制品;

(四)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水产动物及其制品食品;

(五)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影响营养、卫生的食品;

(六)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

(七)无生产、流通、餐饮服务许可证的生产经营者供应的食品;

(八)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

第十三条 学生校外就餐休息场所应当制定食品安全和卫生管理制度,设置专兼职食品安全和卫生管理人员。

第十四条 学生校外就餐休息场所应当建立食物中毒及其他食源性疾患、公共场所危害事故、传染病暴发流行等报告制度。发现以上情况应及时向当地卫生主管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协助医疗机构救治病人,保留造成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配合卫生等相关部门的调查。

第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六条规定,未取得或者伪造餐饮服务许可证从事经营活动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五千元的罚款。涂改、出借餐饮服务许可证的,收缴餐饮服务许可证,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五千元的罚款。

第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七条规定,从业人员未取得健康证明而从事餐饮经营活动的,或者患有传染性疾病继续从事餐饮经营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九条第一款规定之一的,由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分别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相关条款予以处罚。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吊销餐饮服务许可证。

第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规定之一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经营,销毁该食品,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或者在加工经营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有本条一、二款情况之一的,吊销餐饮服务许可证。

第十九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条 卫生、食品药品监督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造成重大事故,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本条例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