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印发《城市商业银行贷款呆帐税前扣除暂行办法》的通知

时间:2024-07-01 07:12:31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854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城市商业银行贷款呆帐税前扣除暂行办法》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印发《城市商业银行贷款呆帐税前扣除暂行办法》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 国税发[2000]5号


现将《城市商业银行贷款呆帐税前扣除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并将执行中的有关情况和问题及时上报总局。

二零零零年一月六日


城市商业银行贷款呆帐税前扣除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城市商业银行呆帐税前扣除的管理,建立和完善城市商业银行贷款质量监管体制,正确反映信贷资金的营运状况,及时处理贷款的呆帐损失,增强风险意识,提高抵御贷款风险的能力,促进经营业务良性循环,根据现行税法、财务制度和城市商业银行贷款资产风险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金融业务的城市商业银行。

第三条 城市商业银行在原城市信用社基础上组建起来的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担风险的金融企业,贷款必须坚持有借有还的原则。除国务院决定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决定停息、减息、缓息、免息或免除借款人的还款责任。

第四条 贷款呆帐核销和扣除的原则

一、要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维护城市商业银行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的减少贷款呆帐损失。

二、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符合呆帐条件的贷款,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办理,并及时进行税收、财务处理。

第五条 贷款呆帐的认定条件

贷款呆帐系指按借款人的清偿能力或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确认已无法收回的贷款。

一、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均要列为呆帐:

(一)借款人和担保人被依法宣告破产,进行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

(二)贷款人死亡或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宣告失踪或宣告死亡,以其财产或遗产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

(三)借款人遭到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且不能获得补偿,确实无力偿还的部分或全部贷款,或者以保险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

(四)贷款人依法处置贷款抵押物、质押物所得价款不足补偿抵押、质押贷款的部分。

(五) 贷款本金逾期2年,贷款人向法院申请诉讼,经法院裁决后仍不能收回的贷款。

(六)对不符合前款[第(五)款]规定的条件,但经有关部门认定,借款人或担保人事实上已经破产、被撤销、解散在3年以上,进行清偿后,仍未有还清的贷款。

(七)借款人触犯刑律,依法受到制裁,处理的财产不足归还所欠贷款,又无另外债务承担者,确认无法收回的贷款。

(八)其他经国家税务总局批准核销的贷款。

二、凡属下列情况者不得列为呆帐:

(一)借款人或贷款担保人有经济偿还能力,但因种种原因不能按期偿还的贷款。

(二)因城市商业银行工作人员渎职或其他违法行为造成不能收回的贷款应由个人按行政、经济和法律责任承担的部分。

第六条 贷款呆帐核销和扣除的审批权限

城市商业银行发生的呆帐贷款,可按照权限尽量集中的原则,由各级国家税务局按规定分别审批。其中:每笔单项贷款呆帐损失金额超过500万元(含500万元)的及本办法第五条第八款规定需要核销和扣除的贷款,应上报国家税务总局审批,其他贷款呆帐核销和扣除的权限,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七条 贷款呆帐核销和扣除的申报审批程序

一、申报。城市商业银行对应核销和扣除的贷款呆帐要逐笔查实,对符合条件的,由行长召集信贷部门、财务部门、稽核部门等有关部门和人员集体审查确认(数额较大的,还应上报董事会审议确认)后,填制《城市商业银行贷款呆帐核销和扣除申报(审批)表》(具体格式由各地自定),并写出书面报告,由行长或董事长签字后,附有关证明材料,上报主管国家税务局。

二、审批。主管国家税务局收到城市商业银行报送的申请后,应严格按照政策规定逐笔进行审核,对符合贷款呆帐核销和扣除条件的,应按规定的权限审批或逐级报上级国家税务局审批。

三、核销和扣除。城市商业银行收到主管国家税务局允许贷款呆帐损失核销和扣除的审批文件后,应及时进行税收、财务处理。

第八条 贷款呆帐申报核销和扣除的文件、资料

一、申请报告。申请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形成贷款呆帐的主要原因,贷款发放及使用情况、有关人员应承担的责任、吸取的教训和今后的防范措施等。

二、《城市商业银行贷款呆帐税前扣除申报(审批)表》。

三、贷款合同、支付凭证及相关的资料(前述均为复印件)。

四、政府、法院、公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企业主管部门等出具的相关证明材料。

第九条 贷款呆帐审批的时间

城市商业银行申请核销和扣除贷款呆帐的时间,原则上应于申请年度内送达主管国家税务局,如有特殊情况,可延至次年45日以前。主管国家税务局收到贷款呆帐核销和扣除申请后,应尽快作出批复,最迟不得超过次年4月底以前。

第十条 贷款呆帐的审批要求

一、审批核销和扣除的呆帐贷款必须符合现行的财务制度和税收法规规定。

二、申报的材料及相关情况说明必须真实、可靠,资料完备、手续完整、填报齐全。

三、城市商业银行和各级主管国家税务局必须认真逐笔审核每项贷款呆帐,并签署审核意见。签署的意见必须符合实际情况和申报审批的要求,并对所签署的意见负责。

四、对申报核销和扣除贷款呆帐数额较大的,主管国家税务局应进行实地调查核实。

第十一条核销和扣除贷款呆帐的资金来源

城市商业银行可按年末贷款余额(扣除委托贷款、以国债为抵押物的抵押贷款)的1%按原币从成本中差额提取呆帐准备金,专项用于核销和扣除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贷款呆帐。

当年呆帐准备金累计提取额=年末贷款余额×1%-呆帐准备金上年末余额

经批准当年冲销的呆帐准备金,当年不得补提,可结转下年度补提。当年提取的呆帐准备金核销和扣除已审批的贷款呆帐数额不足的,不足部分应结转下年度继续核销和扣除;个别城市商业银行因情况特殊需要在当年核销和扣除的,必须年报国家税务总局审批。

第十二条贷款呆帐核销和扣除后的管理

城市商业银行对已核销和扣除的贷款呆帐,应实行帐销案存、单独立帐的管理办法,继续保留追索权。具体可在内部指定专门机构或人员继续组织催收,也可委托外部门、单位或个人协助催收,以尽可能的减少城市商业银行的贷款呆帐损失。

第十三条各级国家税务局要加强对贷款呆帐核销和扣除工作的检查和监督。 对不按规定处理呆帐的,要及时制止和纠正,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对弄虚作假、营私舞弊和贪污受贿的行为,要视情节轻重,提请有关部门追究当事人的行政、经济和法律责任。

第十四条城市商业银行已核销和扣除的贷款对外不得公布,也不退还原始借据。

第十五条本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负责解释。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并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第十六条本办法自2000年1月1日起执行。 此前规定与本办法有抵触的,一律按本办法执行。

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新乡市烟花爆竹经营燃放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

河南省新乡市人民政府


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新乡市烟花爆竹经营燃放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


新乡市人民政府网站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部门:
  《新乡市烟花爆竹经营燃放安全管理办法》已经2005年6月6日市政府第2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印发,望认真贯彻执行。


  二○○五年七月六日


  新乡市烟花爆竹经营燃放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烟花爆竹的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买卖、运输、储存和燃放烟花爆竹的,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烟花爆竹,是指以烟火药为原料制造,通过着火源作用燃烧、爆炸,并伴有声、光、色、烟雾等效果的各种烟花、鞭炮、礼花弹等。
  第四条烟花爆竹经营、燃放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第五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对所辖行政区域内烟花爆竹安全工作实施统一领导。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安监部门)负责烟花爆竹经营的安全监督管理、经营单位安全经营条件审查和销售许可证发放工作,组织查处不具备安全条件的经营单位和销售网点,组织查处烟花爆竹经营安全事故。公安部门许可烟花爆竹运输和确定运输路线,许可焰火晚会燃放,组织销毁、处置废旧和罚没的非法烟花爆竹,侦查非法买卖、储存、运输、邮寄烟花爆竹的刑事案件。
  供销社负责烟花爆竹统一归口经营和提供网点布设方案。
  工商部门负责根据批发经营许可证和零售许可证办理工商登记手续。
  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烟花爆竹批发企业商品价格的监督管理,禁止谋取暴利。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组织力量,做好有关宣传教育和禁放区域、场所的管理工作。
  各新闻宣传单位应当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烟花爆竹安全管理的宣传工作。
  各企业事业单位应对本单位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协助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做好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工作。
  第六条安监部门会同公安、工商、供销等部门,建立烟花爆竹经营安全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烟花爆竹市场管理情况,研究部署烟花爆竹经营安全管理工作。
  第七条烟花爆竹经营实行许可证制度。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烟花爆竹。
  第八条本市市区内实行禁放制度,根据需要在禁放区内实行定时定点销售和燃放。
  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至来年正月十六允许在指定的燃放区域内定点销售和燃放烟花爆竹。
  市区禁放区内的指定销售和燃放区域由市政府规定并向社会公告。
  第二章批发企业和批发网点管理
  第九条按照严格资质、规范管理、控制布局、确保安全、经营有序的原则,设立烟花爆竹批发企业和批发网点。
  第十条根据统一归口经营的要求,市区(包括卫滨区、红旗区、牧野区、凤泉区和开发区)设立一家批发企业,各县(市)各设立一家批发企业。
  批发企业下设批发网点,批发网点的布设方案由市、县(市)供销社制定并报请所在地安监部门同意后执行。
  第十一条烟花爆竹批发企业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经营批发的企业应是企业法人;
  (二)具有与其销售品种规模相适应的注册资本;
  (三)批发场所和储存设施建筑结构、布局、安全距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
  (四)有可靠的通信设备;
  (五)具有内部管理和流向登记的计算机系统;
  (六)主要负责人和主管人员、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并经考核,取得上岗资格;
  (七)主要负责人和主管人员、安全生产管理人员5年内未因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而受到行政撤职或刑事处分;(八)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九)有完善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组织机构;(十)有完善的消防制度和消防设施;(十一)经安全评价合格;(十二)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定的其它条件。批发网点的设立参照上述条件执行。严禁个人从事烟花爆竹批发业务。第十二条烟花爆竹批发企业和批发网点经营者可自主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本单位进行安全评价,并取得安全评价报告。
  经评价合格的烟花爆竹批发企业和批发网点经营者,应填写申请表并持相关资料向市安监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符合条件的,对批发经营企业由市安监部门上报省安监部门发放烟花爆竹批发经营许可证;对批发网点由市安监部门发放批发网点经营许可证。
  第十三条烟花爆竹批发企业应从依法设立的持有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进货,所经营的产品应有产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法设置或授权的质检机构出具的《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
  严禁经销非法生产厂家生产的产品、假冒伪劣及违禁产品。
  第十四条烟花爆竹批发企业经营的烟花爆竹箱体外包装上应粘贴由省安监部门核发的专用封签。在每个烟花爆竹产品上都应粘贴由当地安监部门免费发放的注明批发企业所在行政区域的专销防伪封签。
  烟花爆竹批发企业不得跨行政区域进行储存和销售。
  第十五条烟花爆竹批发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安全风险抵押金。
  第三章零售网点管理
  第十六条烟花爆竹零售网点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总量控制、保障安全、方便群众的原则布设。
  第十七条市供销社制定市区内的烟花爆竹零售网点布设方案,报请市安监部门同意后执行。
  各县(市)供销社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烟花爆竹零售网点布设方案,报请当地安监部门同意后执行。
  第十八条布设零售网点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以销售地点为中心,半径100米内,没有加油站及其它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物质生产、储存设施;半径50米内,没有学校、幼儿园、商场、机关等人员密集场所;
  (二)不得设立或变相形成烟花爆竹集贸市场及“一条街”;
  (三)不得设立在国道、省道、集贸市场等车辆或人员较多场所及其周边地区。
  第十九条烟花爆竹零售网点经营者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领有工商营业执照;
  (二)销售负责人熟悉烟花爆竹安全基础知识及燃放常识;(三)有可靠的通讯工具;(四)销售场所经安全评估合格;地处乡镇的零售企业需要设置储存设施的,储存设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并经安全评价合格。
  第二十条零售网点经营者可向所在地安监部门申领零售许可证。属本市市区指定销售区域内的,应向市安监部门申领零售许可证。
  第二十一条烟花爆竹零售许可证的发放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各级安监部门应设立受理申请登记薄,按受理顺序登记申请人,并由申请人签字或盖章。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严格按照受理申请的先后顺序审核发放。
  第二十二条零售网点经营者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严格控制烟花爆竹存放量,存放的货物不得超过15自然箱;
  (二)专柜销售,专人管理,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
  (三)持证经营,严禁一证多点,严禁买卖、出租、转让许可证件;
  (四)在规定区域内销售烟花爆竹,禁止走街串巷和流动摆摊设点销售烟花爆竹;
  (五)必须到当地的烟花爆竹批发企业或批发网点进货,严禁从其他渠道进货;
  (六)按国家规定缴纳安全风险抵押金。
  第四章烟花爆竹储存管理
  第二十三条储存烟花爆竹的仓库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经安全评价合格,并报所在地的安监部门批准。
  第二十四条烟花爆竹产品应储存在独立的专用仓库区或专用仓库,且储存数量不得超过设计容量。
  严禁在居民区储存。
  第二十五条储存单位应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设专人看管,并按规定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严禁人员在库内住宿或进行加工作业,严禁带入火具、火种和使用明火照明、取暖。
  第五章烟花爆竹运输管理
  第二十六条烟花爆竹运输实行许可制度。跨省、市、县运输烟花爆竹的购货方应到本地县级公安部门申请办理《爆炸物品运输证》。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运输烟花爆竹。
  第二十七条运输烟花爆竹,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危险物品运输的安全规定。购货方应派押运员专车运输。
  第二十八条运输烟花爆竹的车辆应悬挂或张贴危险物品标志,不得同时载运旅客,不得将性质相抵触、灭火方法不同的物品混装。
  第二十九条运输烟花爆竹应严格按照《爆炸物品运输证》核准载明的品名、数量、运输路线和有效期限运输。押运人员应随身携带许可证件以备查验。
  通过道路运输的,严禁在居民区、行人稠密地段和名胜古迹、旅游景区及桥梁、隧道等重要交通设施附近停歇。第三十条从批发企业到批发网点及从批发网点到各零售网点都应实行专车配送,专人管理。
  第六章烟花爆竹燃放管理
  第三十一条禁止在下列场所、区域燃放烟花爆竹:
  (一)油库、加油站、液化气站、生产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及储存重要物资仓库周围200米区域内;
  (二)山林、绿化林带、苗圃内;
  (三)列为国家、省、市重点保护的名胜古迹、文物保护区200米区域内;
  (四)车站、医院、学校、集贸市场等人员聚集场所;
  (五)建筑物楼道内;
  (六)市、县(市)人民政府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其他区域。
  第三十二条举办焰火晚会,主办(燃放)单位应按照《焰火晚会烟花爆竹燃放安全规程》的要求,根据燃放级别报有批准权限的人民政府批准;技术设计与技术方案根据燃放工程级别,由具有批准管理权限的公安机关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后予以批准。
  经批准后,由持有省级公安机关核发的《焰火晚会烟花爆竹燃放许可证》的单位及持有《焰火晚会烟花爆竹燃放员作业证》的人员按照规定燃放烟花爆竹。
  焰火晚会燃放主办单位应制定安全方案和应急预案,报当地县以上公安部门批准,安监部门备案。第三十三条燃放烟花爆竹的单位或个人,应在燃放后立即清扫燃放地的遗留物。
  第七章罚则
  第三十四条行政执法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的,依法予以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未经依法批准,擅自销售、储存烟花爆竹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或者予以关闭,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在十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十万元的,单处或者并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有关单位或个人违反规定,非法运输烟花爆竹的,公安机关除没收外,应视情节轻重,属于个人的,依法予以警告、罚款或拘留处罚,或者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属于单位的,追究单位领导人的责任,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违反规定,在销售、运输、储存、燃放烟花爆竹中,存在安全隐患,经指出仍不改正的,责令限期进行整改或停业整顿。对屡教不改的,撤销其许可证,工商部门同时吊销其营业执照。
  第三十八条对有其他非法买卖、储存、运输、邮寄烟花爆竹违法行为的,由公安、安监、质监、工商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组织查处,并依法予以处理。
  第三十九条对经营燃放烟花爆竹造成人身伤害或者公私财产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四十条本办法由市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四十一条本办法自2005年7月10日起施行。
  附件:新乡市烟花爆竹经营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附件:
  新乡市烟花爆竹经营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李公乐市政府副市长
  副组长:张林市政府副秘书长
  成员:李实市商务局局长
  张有甫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
  李同标市供销合作社主任
  贾海庆市公安局副局长
  白存玉市工商局副局长
  张栓林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
  徐建普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张奕阳辉县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武胜军新乡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牛好明延津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文仲军封丘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尚志东原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任红海获嘉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王华林卫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王佩珍长垣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王桂铭红旗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董国安卫滨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张安嵩牧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赵世忠凤泉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供销合作社,办公室主任由李同标兼任。



河北省清真食品管理条例

河北省人大


河北省清真食品管理条例
河北省人大



第一条 为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加强对清真食品的管理,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维护民族团结,根据宪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清真食品,是指按照回族等有清真饮食习惯少数民族的风俗屠宰、加工、制作的肉制品和其它食品。
第三条 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生产、加工、制作、储运、销售(以下简称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单位和个人及各单位内设的清真食堂、清真灶、清真专柜、清真车间,均适用本条例。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族事务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条例的实施。
工商、卫生、经济贸易、技术监督等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做好清真食品的管理监督工作。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支持兴办各种所有制形式的清真食品企业和摊点,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在投资、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优惠。
第六条 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从业人员中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人员应占一定比例,具体比例由各设区市人民政府视情况确定;
(二)主要管理人员中必须配备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人员;
(三)原料采购、主要烹饪、仓库保管等关键岗位必须配备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人员;
(四)清真食品的运输车辆、计量器具、检验工具、储藏容器和加工、出售场地必须专用。
第七条 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个人必须是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公民。
第八条 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族事务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清真食品准营证和清真标识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族事务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请后十日内给予批复。
未取得清真食品准营证和清真标识牌的,不得生产经营清真食品,工商行政管部门不得办理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营业执照。
第九条 清真食品准营证和清真标识牌由省人民政府民族事务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样,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族事务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制,由核发部门年检。
禁止出租、转让、倒卖或私自制作清真食品准营证和清真标识牌。
第十条 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单位和个人停业或者易业前,应当到原核发部门办理清真食品准营证注销手续,交回清真标识牌。
第十一条 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经营有清真饮食习惯少数民族禁食的食品,不得制售假冒伪劣清真食品。
第十二条 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在生产经营场所的显著位置悬挂清真标识牌。
第十三条 禁止将有清真饮食习惯少数民族禁食的食品带入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场所。
第十四条 清真食品的专用包装物和清真标志应当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族事务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审核后印制。
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单位和个人不得将清真食品专用包装物用于非清真食品,不得私自转让或出售。
第十五条 生产经营清真食品单位的字号、食品名称、专用包装物、广告用语或图像,不得含有有清真饮食习惯少数民族忌讳的内容。
第十六条 有清真饮食习惯少数民族较多地方的城乡集贸市场,应当设有销售清真食品的地段或摊位,并与有清真饮食习惯少数民族禁食食品的摊位隔离设置。有条件的,可专设清真集贸市场。
非专营清真食品网点设置的清真专柜,应当与清真禁忌食品柜台保持一定距离。
第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族事务行政主管部门按下列规定给予行政处罚。造成严重影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有关部门给予主要当事人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本条例第六条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吊销清真食品准营证,收回清真标识牌。
(二)违反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的,责令停业,吊销清真食品准营证,收回清真标识牌并处以三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本条例第十条、第十二条、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以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
(四)违反本条例第九条第二款、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没收非法所得,情节较轻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三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五)违反本条例第八条第二款规定,未取得清真食品准营证而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六)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的,责令限期停业整顿,并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的,吊销清真食品准营证,收回清真标识牌。
(七)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以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八)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单位和个人未按有清真饮食习惯少数民族的风俗屠宰加工清真牛羊肉、禽肉的,责令限期停业整顿,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的,吊销清真食品准营证,收回清真标识牌。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族事务行政主管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出责令停业整顿、吊销清真食品准营证、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依照法定程序组织听证。
第十九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条 拒绝、阻碍民族事务行政主管部门执行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民族事务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执法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情节轻微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本条例所称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单位和个人,不包括非专营清真食品商业网点。
第二十三条 本条例自2000年5月1日起施行。



1999年11月29日